丰宁创业老板回乡当上“领头羊” 带领村民“发羊财”
2015-11-03 10时10分浏览次数:
本网讯(于倩倩)你家的新羊圈修好了,我来托养几只羊,跟着你们发‘羊财’。10月20日,在丰宁外沟门乡大河西村,程久军等几名养殖户与海龙养殖合作社签订了肉羊托养合同。
为这些养殖户搭建致富平台的程海龙,只因自己一直以来的家乡梦,毅然放弃了衣食无忧的城市生活,回乡养羊,当起了职业农民。他以新型的养殖模式,成了带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领头羊。
今年38岁的程海龙本是一名退伍军人,1996年转业后,在北京打过工、跑过运输,自己承包过旅游车、搞过城区绿化工程。2012年,程海龙已经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小老板,在北京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然而,每次过年回到老家大河西村,程海龙的心里总是很不是滋味。见过了外面世界的发展和繁荣,再看到乡亲们的贫困和落后,程海龙觉得自己应该为老家的发展出一份力。
2014年,丰宁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支持包括外沟门乡在内的坝上和接坝9乡镇发展舍饲肉牛、肉羊养殖产业。而见过了世面的程海龙也考察过,养羊绿色生态,前景很好。于是,程海龙决定回乡养羊,在大河西村成立养羊专业合作社,建立基地进行现代化、规模化养殖,以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在县、乡、村的支持下,程海龙承包了大河西村西边的一趟山沟用于建设绵羊繁育基地,又流转了村里的150余亩地用于种植优质的纯有机牧草。光靠山里的野草,肯定不能满足我们现代化养殖的需要,必须种上优质的牧草,程海龙向我们介绍。
不仅是在饲料上下功夫,程海龙还在羊的生活环境上追求标准化。他将自己多年来的250余万积蓄全部投进了繁育基地的建设中去,9个彩钢结构的标准化羊舍错落有致,场区分为生产区、生活区、孕产舍、配种室、隔离室等,圈舍内还安装了自动饮水、消毒等设施。
随着繁育基地的建成和绵羊养殖体系的形成,程海龙组建了大河西村海龙养羊专业合作社,在大河西村和周边村、组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村里6个养羊大户也主动入股,投入200余万元共同建设、拓展程海龙这个养殖小区。村民程久军也将自己家的90多只羊送到小区里托养,之后繁育的羊长到一定程度由基地进行回收,并且回收的价格不会低于市场价格。
在养殖过程中,基地负责提供技术和医疗方面的服务,确保增产增收。有合作社作依靠,我只用管好羊,不担心销路,这样我们心里就踏实了,肯定能赚钱。他算了一笔账,自己入的90只羊在小区养五年就能得到180只,除去成本,保守估计一年能挣3万元左右。这不合作社还雇我在这里给管理养羊,每个月还发给我2500元的工资,程久军高兴地对我们说。
目前大河西村已经有40余户村民与合作社签订了肉羊托养合同,村民们都说加入协会,能统一饲养标准,保证品质,也能卖上价。县扶贫办也根据海龙养羊专业合作社的带动能力扶持10万元用于支持合作社建设,推动合作社带领更多百姓致富。
咱们一期的圈舍可以容纳1500只羊,等我们建完二期,就能容纳5000只了,到时候我们争取发展更多的乡镇、村的农户来加入我们的合作社,说起合作社的未来程海龙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