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关头接重担,林场旧貌换新颜
2010年王营林场已处于瘫痪状态,职工每月只能领500多元的工资,拖欠养老金、,外欠债务、拖欠职工工资累计200多万元。职工思想复杂,场外社会关系不好,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林场的生存。这时候总场党委把一直务实肯干的崔宏新调来王营接任场长职务。崔宏新上任后,多方筹集资金,恢复了职工每月正常领取工资,每月5号发工资一直延续至今,经过几年的拼搏,补缴了拖欠的养老保险,偿还了全部债务,补发了拖欠的工资。现在职工不仅百分之百的领取工资,还享受五险一金的待遇,职工的经济收入得到了大大改善。
王营林场下属五个营林区一个苗圃,都分布在112国道两旁。营林区虽小,也是一个单位,是展示林业风采和职工形象的窗口。他接任场长的时候,林场房屋破败不堪,职工办公用品残缺不全,全场上下只有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办公条件简陋,影响办公效率。营林区更是没院墙、没厕所,有的已是漏雨透风要倒塌,阴天下雨都要出去借住,护林员们做饭、炒菜就一口大锅。睡火炕、烧柴禾,满屋都是烟,无法呆人。2011开始,在总场党委的支持帮助下,着手进行标准化营林区改造建设,他积极筹措资金180多万元,事事亲力亲为,处处精打细算,历经三年时间,对场部、营林区所有房屋先后进行了改建,让全体职工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更换了全部的办公家具,配备了电脑、电视、洗衣机、煤气灶、值班电话、增加了洗浴设施,整体更换了床单、被罩,使办公室和宿舍都干净整洁。并为营林区职工订购报纸杂志、购买活动用品,让这些远离城区在深山工作的职工工作之余不再寂寞,感觉单位就是温馨的家,有的职工说,单位比家还舒服呢。2016年不少职工买了新车,场长看着着这些车天天在太阳下暴晒着,就马上张罗盖起了宽敞的车库,他想职工所想,办职工之所需,职工以场为家,更能安心的努力工作。 职工们都说:崔宏新就是最关心我们的好家长。
崔宏新不仅关心上班职工的生活,更心系着退休职工们的健康,每年都召开退休职工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节假日之时带上米面粮油去退休职工家里走访慰问。通过与退休职工的交流与沟通,稳定了职工思想,弘扬了林场正气。
育林造林重护林,多种举措增绿色
崔宏新生活在林业家庭,父亲是林场的一名老职工,小时候就陪着父亲一起植树、护林,在幼小的心灵里,早就对这片绿色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也目睹了林业职工生活的不易和艰辛。他担任场长以来,更是致力于用植树造林来改善林业生态环境,王营林场林地面积少,森林覆盖率低,为了改善林场的生态环境,他每年都带领导职工上山造林,虽然已是春天,但山上依然呼呼的刮着风,他和职工一样,背苗木,挖树坑,还要指导职工造林,中午饿了吃点自带的干粮,渴了喝自带的开水,在他的带领导下,王营林场这些年补植苗木1万多亩,成活率达到了95%。自己植树造林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为了更多的绿色,他积极争取各种造林项目,这些年争取京津风沙源-人工造林项目- -封山育林项目,中央财政造林项目。通过这些项目改造林地2万多亩,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要想增加绿色,苗木是基础。2010年王营林场仅有苗圃地10多亩,周围全是河滩,为了扩建苗圃,他带领职工用铁锹,镐头把河滩里的石头一块一块的捡出来,用推车、筐一点一点的运到河边,然后垫上黄土,他总捡最苦最累的活干,几天石头挎下来,胳膊都伸不直了。大家都说崔场你快歇会吧,他总是笑着说不累的,几年下来 王营平地苗圃已达到110多亩。这样即给自己造林和项目造林提供了优质放心的苗木,又节约了造林成本 ,还能输出一些苗木,提高了林场的收入。
王营林场林地与村的林地互相交错,这些年村民与林场经常因为林路、林地发生纠纷,为了找到一条实现村、场双赢又能解决纠纷的好办法,崔宏新亲自深入农户调查了解,征求村民意见后,提出了村场合作造林的新举措,村里负责提供荒地荒山,林场负责引进造林项目,并负责项目规划、技术指导等,村负责后期管护、防火等工作,原来纠纷的荒地全部进行合作造林。2016年与庙沟村、范营村签定合作造林4000亩,现在已完成全部造林任务,整个施工期间他全部参与,从项目引进到规划设计,从调运苗木到挖坑栽植,每一步都严格把关。现在一片片荒山变成了一片片绿海。合作造林让林场增了绿,为农民谋了利,村民的利益得到了提高,村民主动管护林地,任意放牧毁林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造林质量和成活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绿化效果明显,在改善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对村、场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造林为林场增加了绿色,可是要保护好这片绿,防火是重中之重,王营林场所有林区都在112国道周边,林地分布复杂,人员活动频繁,森林防火任务难之又难。来王营林场八年中,他几乎踏遍了王营林区的一沟一壑,对林场的地形地貌、森林资源状况等都了然于胸,被大家称为活地图。由于熟识地形,每年进入防火期,他都亲自带领护林员深入作业区宣传防火知识,布置防火任务。尤其每年春节这几天,上坟烧纸和燃放烟花爆竹的比较多,为确保万无一失他都亲自值班,每天不间断的巡回检查,每年的防火期也是销售苗木的最佳时期,为使这片绿不受一点损害,每到这个时候,崔宏新都要做一个忍痛的决定,放弃几十万的苗木销售,全力投入防火之中, 他总是说搞好森林防火工作,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安全就是最大的收入,在他的管理下王营林场八年来没有一次火灾发生。
他不怕吃苦,深入扑火第一线 ,王营林场地处凤山镇周边,有20多个自然村,每年防火期不管哪里一个电话,他都亲自带上扑火队赶往起火点,有时刚刚端起饭碗,有时半夜三更,他与镇、村领导一起参与指挥扑救山火,由于扑救及时避免了大的火灾发生。2017年春季县防火指挥部派他带队到石人沟看守火场,两天两夜他没敢合眼,山上山下来回巡视,脚都起了大泡,回来好多天走路都一瘸一拐的。两天两夜的坚守,有效地制止了山火复燃和蔓延。
科学经营新理念 苗圃旅游拓财源
崔宏新说要想林场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就得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必须创新求变,发奋图强,增加林场发展后劲。王营林场资源匮乏,大部分是天然林和公益林,目前国家对天然林已经全面停止采伐。林场单靠木材收入已无法维持正常运转。为盘活林木资产,2015年与承德景林绿化公司合作培育大苗500亩,培育大苗5万多株,经过三年培育,明年春天,这些苗木就可以投入市场,可增加收入400多万元。
2016年他经过反复考察和科学论证,并多次与管理处党委领导磋商、协调制定了建设山地苗圃的规划。经过二个多月的紧张建设,1000多亩的山地苗圃建成了,通过移植,整理、培育山地大苗2万多株,今年部分山地大苗已经开始销售,为林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使职工的工资得到了保障。林场职工都说这是一个聚财源、保资源的完美规划。
王营林场林区内有一大黑山,山上古木参天,景色优美,山中的涌泉寺更是历史悠久。崔场长为了长远发展,开始谋划开发大黑山森林公园建设,他跑县、跑市,跑省找人勘察设计、科学规划,引资修建林路,目前大黑山森林公园已通过省级评审批复,接下准备筹建恢复古寺,配备相关的休闲设施,并计划让职工集资参与景区开发,林中栽植特色果树,林下种植土特产品,每名职工都有机会增收入,同时为林场的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在不久的将来王营林场将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特色景区型林场。
真心真情为百姓,勇于担当顾大局
2016年三月县政府任命崔宏新为帮扶范营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书记,依托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有利契机,为范营村100多户民宅外墙做上了保温,危房改造90多间,使31户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带领驻村工作组人员与乡村干部一起,到处筹措资金,为范营村整饰临街立面墙1000多平方米,建设综合服务中心160平方米,安装路灯57个,规范运行制度8项,并投资建设古亭、长廊、古围栏多长处。在危房改造过程中,为帮扶建房困难户,成立建房互助组,从资金、劳力上相互帮助解决困难。这一举措,加快了范营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为全面建成美丽乡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范营村由昔日破破烂烂的旧村庄,转变成了面貌一新的新农村;使以往坑坑洼洼的村道,变成了整洁宽敞的水泥路……崔宏新他不计报酬,不辞劳苦,用真心、用真情,用实干的精神普写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忘初心,一直坚定的造林护林,不仅赢得了广大职工的好评,也得到管理处党委的信任,连续多年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95-2008年连续获得县政府嘉奖
2009-2011年被县政府授予三等功荣誉称号
2012年被承德市政府授予二等功荣誉称号。
2013-2015连续获得县政府嘉奖
2016年获得承德市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工作者称号
崔宏新在林业工作二十多年,一直把弘扬塞罕坝精神做为自己理想目标,他不怕吃苦,坚持不懈,勤俭务实、倾心奉献,为了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生态家园,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青春,他已经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融在了这一片绿海之中。他造林、护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的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着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