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诺镇官梁村来了“新村民”
2018-10-23 08时58分浏览次数:
    本网讯(马志遥 刘骏)出水了!出水了!终于能喝上自家的井水了。村里残疾老人冯坤激动的拉着徐景升的手说:90岁了,没想到还能在自家里喝上井水,太谢谢你了徐景升书记。 
    官梁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徐景升,将国网丰宁县供电公司员工的爱心捐款,为5户贫困户打了连心井,解决了村里特困老人吃水难的问题。
    多年来,国网丰宁县供电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为官梁村贫困村民解决困难,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也让工作队里的3名队员成为了这里的新村民。
村里来了新人
    官梁村位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波罗诺镇,这里土地贫瘠,自然资源匮乏,是国家级贫困村。这里没有柏油马路,只有凹凸不平的土路,这里没有地势平坦的百亩良田,只有依山开垦的一亩三分,这里没有川流不息的河水,只有干旱贫瘠的黄土高坡,然而这里的一切如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在2016年丰宁县供电公司便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成立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队由3人组成,队长担任官梁村第一书记。刚刚入驻官梁村的时候,还没有专门办公和住宿的场所,只能和村委会一起办公,在村委会收拾出一间小屋,放上两张桌子,摆上两台电脑,支起两张简易床,便成了工作队的扶贫阵地。
    驻村扶贫的第一件任务就是识别贫困户,我们必须挨家挨户的走访到位,真实了解村民的家庭实际情况。工作队队员李国伟回想起第一次走访情景说道:当时下着大雨,路变得泥泞不堪,本想着改天再去,可是又想着已经答应好村民要走访,第一次去人家不能够食言。于是李国伟和当时的第一书记崔秀峰两人便一手拎着装着工作手册的文件袋,一手举着雨伞,一脚深一脚浅的去老乡家走访。
    路上全是被雨水浸泡的泥坑,鞋的四周裹满了淤泥,鞋里装满了泥水,袜子湿了就脱下来,裤腿湿了便挽起来,继续前行,顺着山上冲刷下来的雨水可以直接打到了裤腰,等到了老乡家只有头和手里的文件是干的。
    快进来,不要紧,家里不怕脏,坐炕上先喝点热水暖和暖和。老人冯坤热情地把李国伟和崔秀峰往屋里请,他俩还是用石头把鞋底和鞋帮的淤泥清理干净再进的屋。当一双粗糙干燥的手将一个装满热水带着豁口的碗端到李国伟手里的时候,感觉整个身子都暖和了。
    就这样李国伟和崔秀峰白天走访村民,晚上整理资料,一天走访了十几户村民,等到第二天李国伟就发烧了,可是他还是简单吃了点药又开始走访了。
    现在李国伟和现任的第一书记徐景升继续开展着贫困户走访工作,要及时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解答政策,不过现在他们俩已经是村里人了,走在村里都能和每个村民唠上一会,来到冯坤家,不再敲门了,隔着老远就开始喊:冯爷爷,在家没?来人了啊!在家呢,来了就别再着急走了,正好今天煮饺子,还是今年过年的时候你们给大伙发的白面呢。冯坤拉着李国伟不让走,说道:自从你们来到咱们村,村里可是不一样了,能隔三差五吃个顿饺子了,我老头子还有命从土坯房搬到砖瓦房住了,还能在自己家里就喝上自来水了。说完冯坤和李国伟的眼睛都红了。
村民的钱袋,鼓了
    秀峰,我听说现在国家出台了光伏扶贫政策,我们来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在官梁村实施。2016年,供电公司经理刘学武在听说光伏扶贫新政后,第一时间给崔秀峰打了电话,说道:丰宁目前还没有光伏扶贫项目,光伏电站正好涉及我们的专业,可以充分借助目前光伏并网接入的政策,发挥我们的优势帮助官梁村脱贫。
    崔秀峰将光伏扶贫的想法汇报给县扶贫办,得到了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将专项扶贫款拨给了官梁村,用于建设88.4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作为光伏扶贫项目的试点村。
    光伏建设的那些天我天天都在工地,看着他们安装光伏板,安装电线,一点不敢马虎,只用了28天就竣工了。崔秀峰回忆说道。这是分公司为精准扶贫做的一件大事,我们时刻关注着光伏电站的建设,时刻准备着将光伏并网接入。凤山供电所所长杜志强说道。
    现在官梁村已经建设408.4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并在2018年7月将每个贫困户的第一笔光伏分红款1180.85元,发放到百姓手里。
    徐景升拿着厚厚的红包来到冯坤家,说道:您是我们刚刚驻村时第一个走访到的,又是光伏扶贫建设时第一个签字同意的,这第一份光伏分红理应第一个发到您手里。
    这以后每年都有吗?冯爷爷将信将疑的问着。
    不是每年都有,是每个季度都会有。徐景升说。
    当红包放到冯爷爷手里的时候,冯爷爷颤抖着将红包放到一个小铁盒里,那是刘爷爷家的全部存款,这一次终于把盒子装满了。
    在官梁村现在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脱贫攻坚有我,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的扶贫工作的现实表现。
绿水青山,回来了
    我们村地理位置偏僻,可以直接用来耕种平整土地有限,大多数都是依山开垦,靠种玉米和采山草药来维持生活,全都要看天吃饭,等过了秋收的时候,山上便是光秃秃的一大片,一阵秋风扫过便把沙土刮得漫天飞。村书记应海飞向徐景升讲述着村里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决村民们农作物种植的单一,2017年,徐景升通过新农家联盟联系上了县农牧局和蔬菜办,请专家来到村里实地考察,研究适合种植的作物,传授种植的技术。专家们发现这里地下水资源丰富,土质非常适合种植果树,于是徐景升主动帮助种植合作社联系果树种植和水利、电力配套设施项目,邀请专家全程指导果树种植技术。
    这下可好了,啥时候缺水啥时候浇地,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了。村主任应自有看着从机井打出来的水,笑得合不拢嘴,说道:这么一个果园就能解决我们村十几个贫困户的就业问题,我这个村主任可是太省心啦。
    蔬菜办的种植专家董树青为了让果树真真正正的落地生根,也变成新村民,每天都在地里指导,他说:这里的村民日子太苦了,如果能通过我的手让村民多挣一些钱,日子好过点,我也就没白辛苦。
    果树种植也是徐景升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他带着李国伟每天都穿着灰色的工装、绿色的绝缘鞋,带着一顶草帽,去果园干活,他经常开玩笑地说:原来拿的是钳子扳手,现在拿的是铁锹锄头,一样顺手,一样的干劲十足。
    在徐景升的带动下,主动加入到种植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家都盼着开花结果的日子。
    现在果园里的果苗已经长成了果树,每年都能结出累累硕果,村民们每天都在果园里收果子,忙的不亦乐乎。果农吴连贵笑得合不拢嘴:果园丰收了,销路也不用发愁了,可以通过工作组为我们村搭建的国家电网公司电商平台销售出去,还可以卖个好价钱。
    看着这一片片的果园,徐景升对村书记应海飞说道:你不要小看这些果树,就是它们在这里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再加上咱们把村子的土路都修成的水泥路,路上的土少了,地里的土稳固了,山里的树多了,咱们村的沙尘天才少了。
    是啊,山绿了,天蓝了,空气清了,村里的绿水青山又回来了啊!应海飞说道。
    现在徐景升会时不时的登上山顶,俯瞰整个官梁村,回想一下原来村子的样子,看看现在的官梁村,有着干净水泥村路,有着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有着一排排大瓦房,家家都有深水井,有着一片一片湛蓝色的光伏发电板,有着一块一块的果园,夏天绿水青山,冬天百木屹立,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欣喜笑容,再低头看看时间,他知道留给他脱贫攻坚的时间不多了,他的眼神变得更加坚毅,信念更加坚定。
    国网丰宁县供电公司驻村扶贫两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新村民,他们坚持着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的同一信念,奋斗着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同一梦想,传承着国网公司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同一精神,坚定走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同一道路,将自己的青春、热血、精力、理想都倾注在脱贫攻坚的事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