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刘海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志智治”三提升,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提的非常好,站位高、措施实,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对于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县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志智双扶”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班长的工作专班,每年制定年度工作方案,采取有效举措,持续深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我县提出了打好内生动力“攻心战”的工作目标,在您提出的三大方面建议上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找准载体,着力强化扶贫扶志。全年重点推进6个载体,扶起群众脱贫致富“精气神”。继续建好“道德银行+扶贫爱心超市”载体,各村每季度至少评分一次,对307个爱心超市,采取“社会捐助为主,不足部分财政补齐”的原则,确保稳定运行;用好宣传载体,运用广播、电视、微信以及公益性宣传等形式,持续办好“脱贫攻坚进行时”“扶贫访谈”等栏目,全面宣传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激发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热情;以榜样带动为载体,创新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培树十个先进乡镇,百个先进村、百名致富带头人、千名脱贫之星、千家孝心养老光荣户、万名丰宁好人典型,大规模挂匾挂牌表彰,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发挥结对帮扶载体,开展 “田间地头走访周”“万名干部暖心走访”等活动,帮扶责任人面对面宣讲政策,做思想工作,把动员做到贫困户家中;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增强贫困户主动意识;创新思想教育载体,全年对8000名以上贫困户、边缘户开展引导性培训,转变思想、提升动力。在增强脱贫感染力上,我县因地制宜,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全年开展“三下乡”、文化进万家、文化志愿服务演出等活动80场, “送戏下乡”156场次,农村电影放映3708场次,进一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邀请知名专家、非遗传承人集中培训活动,带动学员不少于250人,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文明。
(二)多措并举,着力强化智力提升。一是提升脱贫技能。强化技能培训。按照“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促进就业、增收脱贫”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和培训力度,大力提升贫困劳动力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全年计划培训贫困劳动力4200人次以上,确保实现每一个有培训意见的贫困人口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培训。强化就业扶贫,在组织就业招聘基础上,针对疫情防控,多方面征集就业岗位,开展了网络招聘会,在河北公共招聘网,承德丰宁人社微信公众号,怀柔人力社保公众号,丰宁在线,微信群等多种手段发布岗位信息,共提供岗位1809个,岗位需求人数达到42983人。今年我县还将在乡镇和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设立就业服务中心,把就业信息送到群众家门口。强化科技扶贫。重点建设“三支队伍”。专家队伍建设,与中国农大等10多家科研单位结成了紧密合作,组建了3个院士工作站、7个科技专家特派员工作站、9个企业专家工作站。基层科技队伍,全年柔性引进各类人才800人次以上,依托区域站和乡村农技服务体系,实现贫困村科技服务全覆盖。产业指导员队伍,对309个行政村每村聘任1-2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宣传产业政策,帮助谋划项目,并在技术、信息、销售等环节给予全程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二是开展文明创建。对全县乡镇和所有村进行文明程度测评,确保全县文明村镇占比达到60%以上;在所有村推行“红黑榜”激励机制,深入开展“孝心儿女”“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农户”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创建美丽庭院17762个、精品庭院 9377个,进一步强化农民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提升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打造5个标准化示范点,确保年内全县“三馆一站”及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提升服务效能。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推进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全覆盖,着力破除铺张浪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不良习俗。深化农村殡葬移风易俗,在凤山、黄旗、杨木栅子、外沟门、开发区建设5处农村公益性公墓,实现乡镇中心型农村公益性公墓覆盖率达到20%。发挥地域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满族民俗文化,举办满族民俗文化艺术节,深入挖掘满族民间工艺品、饮食、服饰及剪纸等民俗文化,精心包装具有满族风格的黄旗武会、吵子会、蝴蝶舞、竹板落子等非遗文化表演节目,打造京北第一满族民俗文化体验基地。三是改进帮扶方式。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改进帮扶方式、坚决“扶贫不扶懒”的原则。在产业扶贫支持政策中,重点鼓励贫困户自主经营,全年计划投资资金4000万元以上,扶持自主经营户8000户以上。大力开展扶贫车间、“非遗扶贫工坊”建设,全年新增10个以上。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提升带动能力,持续探索推广爱尚羊“全产业链带动”、元始杂粮“一单两保三零”、众鑫食用菌“122”等利益联结模式,全年打造黄旗小米、窟窿山中药材、土城农光互补等多个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区,形成大产业、大龙头、大基地、大带动的产业扶贫格局。强化社会扶贫,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慈善机构通过设立慈善信托、结对帮扶、捐赠款物、消费扶贫等方式,加大对贫困人口帮扶力度。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再聚力、人大代表展风采”、“脱贫攻坚政协委员四引四帮”活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组织动员优势,积极开展助医、助学、助业等扶贫活动。动员组织各类社工机构、志愿服务团队、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扶贫志愿服务。
(三)夯实基础,全面深化乡村治理。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保小康行动。推进基层党建和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深度融合,以堡垒示范、先锋引领、能力提升、人才支撑、帮扶助力“五个行动”为抓手,实现“抓党建、促脱贫、保小康”目标。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由县处级领导干部带队、每人分包1个乡镇,逐村开展“地毯式”排查确定整顿对象,高质量完成整顿任务。推进49个规模以上农业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确保产业链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扎实开展“星级”党组织创建,年内打造“五星级”党组织100个。激励村党组织书记当好“领头羊”,全年树强培优100人。深化村“两委”干部培训,举办村干部培训班4期,培训1300人次以上。深化“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年内创建党员示范林1000亩,创建党员示范基地50个。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大幅提高经营性收入占比,力争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0%以上。2020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10个。完善村干部绩效奖励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最大限度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着力推进乡村治理。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经济合作组织“五位一体”村级治理架构,健全村级监督管理体系,切实发挥村监会作用,落实“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高乡村法治水平。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开展四次普法进农村活动,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95%以上。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中央、省、市、县、乡、村六级互联互通,达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2020年6月28日
领导签字:王青山
联系人及电话:孙靖宇 8012253
抄报:市政府办公室提案科 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