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岔沟门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扩大产业规模,村班子和国家电投扶贫工作组带领群众借助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的“东风”,在全村推广山楂种植产业,目前全村共有148户村民发展了山楂项目,村委会邀请行业专家帮助优选了铁星、紫肉等当前最优质的山楂品种,结果后没亩山楂预期可纯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总计种植面积达到550亩,成为了波罗诺镇最美丽的产业风景线。
自从国家电投河北公司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岔沟门村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干部和群众团结一心,在驻村工作组的带领下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创造了出许多脱贫致富的业绩。不仅使全村的建档立卡户们通过产业和就业政策增加收入、摘帽出列,而且利用建档立卡群众和普通村民共谋产业的机制,带动更多的普通群众共同稳步奔向小康。
面对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如何确保脱贫群众有一个长期、长效的稳定机制成为第一书记赵江力和两委班子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就业扶贫政策的有效开展,村中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前往城镇务工,村中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了常住人口的多数。经营畜牧养殖业需要投入大量体力和精力,对劳动能力偏弱的老年人不太合适。工作组通过多方谋划,征询群众意见,终于和村班子确定好了发展山楂产业。山楂产业对土地要求低,稳定性强,并且目前市场中对山楂供不应求,并且由政府为山楂每亩地补贴1300元。
即使新的产业有诸多好处,但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干部们在去年去年起,便开始宣传推广产业调整项目,但村民们已经习惯长期种植玉米,尽管玉米价格一跌再跌,村中土地亩产也不高,村中高产地每亩也不到900斤,但是种植玉米十分的便利省事,并且出于对新生事物的不了解,所以很多群众对种植山楂持有“观望”或者消极态度。
为了化解群众心中的疑虑,动员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第一书记赵江力想了一个好办法,他首先调动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种植山楂,班子成员至少种植2亩,这就化解了群众心中害怕产业“靠不住”、“有风险”的疑虑。另外,村班子严格加强对群众对产业发展的能动性和责任心,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宣传产业补贴政策,加大对群众发展产业的各个环节的监督,确保群众打消“骗补贴”、“捞快钱”等错误思想,保障产业落地生根产生实效。
承德市农业广播学校是岔沟门村科技扶贫的专业对口帮扶单位,为了确保群众了解山楂种植技术,扶贫专班多次邀请种植专家前来村中召开培训讲座讲解技术要点,印制了一大批山楂种植技术要点明白纸,确保种植户都能了解技术要点、科学运作产业。并且,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赵江力和镇干部经常和专家一起亲自走到田间地头查看山楂生长情况。农广校还特地为岔沟门村发展种植产业捐赠了一批长效有机肥,提升了苗木成活率,经过初步统计,目前村中山楂出苗率达到90%以上。
走进岔沟门村的山楂地,一阵阵果木的香味扑面而来,郁郁葱葱在阳光下焕发着生机和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颗颗的山楂树必将为乡亲们持续增收结出硕果。
第一书记赵江力查看树苗生长情况
长势良好
村民维护山楂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