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63087/2022-07910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丰宁县鱼儿山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2-10-19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鱼儿山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鱼儿山镇2022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2022-10-19 11时42分浏览次数:

鱼政〔2022〕56号

 

鱼儿山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鱼儿山镇2022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各行政村:

现将《鱼儿山镇2022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鱼儿山镇人民政府

2022年5月27日

 


 

鱼儿山镇2022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鱼儿山镇人民政府

二○二二年五月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进入汛期,由于强降水增多,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编制依据

预案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丰宁满族自治县山洪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以及相关法律为依据。

二、编制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二)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的思想,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三)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体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基本情况

鱼儿山镇地处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北部,东与万胜永、四岔口乡相邻,南、西南与大滩镇毗邻,西与张家口市沽源县大二号乡相连,西北、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蓝多市十五号乡接壤,   区域面积361.14平方千米。 

(一)地形地貌。鱼儿山镇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最高峰门头坝,位于境内东南部的双井子村,海拔1966.5米;最低点羊肠子河床,位于境内西北部的三道洼村,海拔1422米。 

(二)气候。鱼儿山镇多年平均气温0.5℃,1月平均气温-18.6℃,极端最低气温-36℃(2010年1月5日);7月平均气温19.5℃,极端最高气温35℃(2000年7月2日)。无霜期年平均90天。年平均降水量365.5毫米。 

(三)水文。鱼儿山镇境内河道属滦河流域。滦河正源支流羊肠子河和南小河子,总长34千米,流域面积27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羊肠子河,自东至西流经境内山嘴、土城沟村,长9.08千米。 

四、山洪灾害基本情况

(一)山洪灾害特点

1、灾害的特点季节性强,颊率高。7—9月份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57%,是我镇山洪灾害的多发期,给我镇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来势凶猛,成灾快。我镇部分行政村存在坡陡,植被覆盖不密集,土质疏松,一旦遇到强降雨,山洪汇流快,易发生山洪灾害,降雨后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即成灾受损,防不胜防。

3、破坏性强,危害严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造成河床淤积、河堤冲毁、公路断、耕地淹没、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因此灾害性大、破坏性很大。

(二)山洪灾害成因。我镇在丰宁县辖区内是典型的草原区农业镇,地势开阔,但部分乡村存在河川窄、山顶地势相对较高,林木植被覆盖不密集,土质疏松的情况。一旦遇到强降雨,导致土体含水量迅速饱和,土体下面的岩层裂隙中的压力水体的压力剧增,致使原有土体平衡破坏,土体和岩层裂隙中的压力水体冲破表面覆盖层,瞬间从山体中上部倾泻而下,造成山洪和泥石流。同时,由于汇流迅速,洪水暴涨暴落而且泥沙含量大,形成洪水灾害,成灾速度快,具有非常强的破坏性。分析其成灾原因主要有:一受地形地貌和自然气象条件影响较大。汛期降雨比较集中。7—8月份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57%。多以雷阵雨形式出现,雨量相对集中,时间短、强度大、极易形成局部或区域性灾害。二是由于生态环境人为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雨水在地表疾流不能发挥拦蓄洪水作用。

(三)灾害隐患点情况

我镇共有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别在同胜永村上滩组、头道沟村两间房组、三道沟组和土城沟村三道洼组。

五、组织指挥机构。为加强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政府镇长为组长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组  长:于海军

副组长:王建永、敖世杰、翟鹏程、白晓东、赵思武、兰桂山、史杨、闫海洋、张政、肖剑、马亮、周莹莹  

成  员:王明东、姚正国、张国兴、程建民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四个组,负责落实山洪灾害抢险救灾具体工作。

信息组:负责汛情、灾情,以及工程险情等信息收集和分析,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应急办)

维稳组:协助灾区群众转移,负责灾民安置点及灾区社会治安管理。(派出所)                     

转移组:负责各种抢险、救灾物资、装备的运输。(防火队)

保障组:负责安置点灾民基本生活保障,负责救灾物资的分配管理;负责灾区伤、病员医疗救护。(应急办、卫生院)

 

六、实时监测

(一)加强监测,全面掌握。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要全面掌握已确定的4个地质山洪灾害点的详细情况,同时,要对其他存在山洪灾害隐患的区域有详细了解,明确防御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将灾害监测任务层层落实到辖区内各村和监测人。在发现险情时,迅速做好人员疏散撤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

监测系统的设立:要建立完善镇-村两级监测系统,依靠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消息及县级洪水预警报系统及水利、气象、水文部门的预报,在异常天气情况下,对山洪灾害点进行实时监测。采用预警广播、电话、传真、锣鼓、手摇报警器等多种形式进行山洪灾害信息预警,务必要保证通信畅通、预警迅速有效。

(二)预警预报

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镇相关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1)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

(2)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2、预警发布及程序:

(1)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按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

(2)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塘坝溃坝等),村可直接报告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并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3)预警方式:各村设置预警信号(预警广播、电话、手机、短信等)、报警信号(如铜锣、手摇报警器等)

七、转移安置

(一)提前准备:我镇对4个山洪灾害点涉及区域、转移人口、转移路线进行过详细备案记录,根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报,当降雨和水位可能达到成灾量级时,按照各村可能成灾级别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及时通知有关村领导、村委会组织成员和镇相关责任人员到岗到位,做好人员转移工作准备,在灾害发生之前及时做好人员转移工作。

(二)转移原则: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转移责任人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三)转移地点路线:对各个易受山洪灾影响的居住点,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转移地点、路线遵循就近安全原则,转移路线坚决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并通知相关行政村村委会,明确专人负责,务必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与镇卫生院提前沟通协调好,在受灾时要做好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

(四)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转移,安全第一。 

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

八、抢险救灾

(一)灾前预报。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暴雨预报或监测点出现异常变化时,在收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提出的有关短期预报和临灾预报时,立即将有关信息通报给各村委会及受山洪灾害影响的有关群众。

(二)灾后应急。当发生山洪灾害时,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迅速派人到现场了解灾情,确定灾后应急工作规模,命令防灾抗旱应急抢险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人员抢救和工程抢救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灾情。

(三)汛前检查。汛前,镇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四)宣传教育及演练

1、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利用会议、电话通知、微信群宣传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每个村、每个村民组组宣传到位。

2、要求存在山洪灾害点的行政村编制对应的山洪灾害防御方案,配备预警监测、救险转移的负责人员,明确转移路线,设置转移安置点。

3、适时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

(五)防汛纪律

1、镇人民政府加强值班,设置AB岗轮换制度,确保通讯畅通。

2、暴雨天气,镇党政主要领导及驻村干部必须在岗,未经批准,不得离岗外出。

3、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失职、渎职、脱岗离岗、不听指挥的,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六)防汛值班制度

1、汛期(6月1日至9月30日),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实行昼夜值班,值班室24小时不离人。

2、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熟悉业务,及时处理日常事务。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汛情紧急时,主要领导要亲自值班。

3、积极主动抓好情况搜集和整理,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全方位掌握情况。

4、重要情况及时逐级报告,做到不延时、不误报、不漏报、不瞒报,并随时落实和登记处理结果。

九、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由鱼儿山镇人民政府负责解释,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