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63073/2022-05732 |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发布机构: 丰宁县苏家店乡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2022-07-27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丰宁满族自治县苏家店乡地处内蒙古和燕山山脉过渡地带,属接坝地区滦河流域农牧交错带,总面积456.9平方公里,气候干燥凉爽,水源充沛。受自然和社会条件影响,全乡近七成农户从事肉牛养殖,共计存栏17000头,肉牛养殖已然成为本地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苏家店乡立足特色肉牛养殖主导产业发展和区位、环保要求,规划“两区分离”(生活区 养殖区)整体布局,打造优质肉牛养殖产业园区。
抓结构,优化产业链条。一是高位领衔推动。依托县委、县政府出台的系列优惠政策,按照“政府主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围绕肉牛养殖主导产业,制定出台《苏家店乡肉牛强乡产业规划(2022-2026)》,成立由党委书记、政府乡长任双组长的肉牛产业发展专班,坚持疫情防控和主导产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二是调优产业布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借助县级肉牛产业专班补贴政策,积极推进保障、激励、市场机制创新,全力打造接坝地区优质肉牛强乡。划定“三区”:1.禁止养殖区。按照有关规定并结合乡域实际,禁止新增生活区内养殖区和散户圈舍,已建成的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圈舍,限期关闭或搬迁。2.控制养殖区。按照有关规定,划定控制养殖区,即严格控制该区域养殖区、场数量和规模,不在规划新增该区域的养殖小区,同时已建成的区、场严格落实环保等标准要求,对不达标的养殖区、场进行集中攻坚清理整治,限期整改或搬迁。3.适合养殖区。除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外,结合生态红线划定等,建立适合养殖区,指导养殖户在该区域从事肉牛养殖,同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定、落实该区域污染防治和畜禽排污综合利用规定办法,与区域养殖小区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养殖区建设符合环保要求。持续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目前已建成5处共18000平米集中养殖小区(白云沟村2处共9000平米,苏家店村1处4000平米,小庙子村2处5000平米),肉牛存栏2000头,吸纳约50户农户入舍饲养,入舍群众年增收1万元以上,村集体增收近十万元,其中白云沟村创新探索农光互补养殖园区,棚内养殖棚上发电,建成后年发电量约为62.3万度,预计收益可达28.035万元。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选择养殖数量较大、规模化水平较高的养殖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扶持丰北农牧业有限公司、德泰牧业公司、恒福牧业公司3家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贫困户入股参与企业经营,在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带贫增收,贫困户年均增收4500至9000元。截至目前,全乡肉牛养殖龙头企业3家、集中养殖合作社5家、集中养殖小区5个,建设面积共3.5万平米,存栏肉牛3400头。农户自建舍饲430个,肉牛存栏17000头,实现常住人口人均2头牛,养殖户年增收约2万元,全乡建档立卡户累计分红164万元。
抓体系,优化基础链条。一是构建良种繁育体系。为改进本地柴牛尻部尖斜、股部肌肉欠充实、乳房发育较差等缺陷,提高其产肉性能,苏家店乡持续开展肉牛品种改良工作。建成肉牛人工授精站6个,年度品种改良技术培训3期以上,引进西门塔尔等优质肉牛品种冷配杂交,提高养殖户综合养殖效益,去年以来累计改良肉牛1500头,计划5年内完成全部肉牛品种改良。二是持续落实补贴政策,2019以来,累计为253户贫困户购牛307头均补6000元,补贴总金额184.2万元;同步依托县级扶持,组织农户投保肉牛保险,持续降低肉牛养殖风险。三是持续推动全域饲草种植,统筹推进全域饲草种植,通过持续宣传引导和配套服务,目前全域65%以上耕地实现青储种植,同步拓宽县内、县外饲草购置渠道,稳定购置价格,目前区域肉牛饲草储备充足、价格稳定。同步以丰北牧业公司为基础,探索以主导产业为轴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从源头流转土地建青储玉米基地及天然牧草收储,收储发酵后作为养殖小区内肉牛的有机饲草;肉牛粪便回收发酵作为有机果蔬种植(有机饲草)基地的有机肥料,初步形成了生物有机肥→有机土壤→有机果蔬、有机饲草→有机肉牛→生物有机肥的完整农业有机闭合产业链,实现养殖产业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抓服务,优化保障链条。一是完善交通路网。借助县级关于交通项目的政策支持,全力建设“出苏”高速通道,2021年完成了白云沟村、平房村、苏家店村3个村的主干道路面整修,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全域主干道道路硬化整修,实现主干道和通村通组路交通路网基础配套达标,畅通肉牛产业供求的连接纽带。二是突出协调服务。肉牛产业发展专班主动对接、靠前服务,组织成立肉牛养殖工作组遍访龙头企业和个体养殖户,建台账、拉清单,累计梳理汇总15项普遍问题、7项个性问题,成立跟踪问效专班定期会商,限期跑办,目前已协调化解普遍问题13项、个性问题5项,其余事项正在持续推进中。三是强化疫病防控。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构建乡、村、组三级疫病防控体系,扎实做好禽流感等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制定下发2022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和口蹄疫、小反刍疫等疫病防控技术方案,按照每村配备1名防疫技术员和每组配备1—2名防疫网格员的标准配齐配强村级防疫队伍178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95%以上。
抓统筹,优化远景链条。通过舍饲禁牧、品种改良、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全覆盖等系列措施,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肉牛产业体系,力争在2026年前实现以主导产业为主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产业布局。一是建成园区式标准化养殖小区。在形成养殖规模的自然组普建集中养殖小区,园区采取统一建设,统一饲料,统一饲养技术,自繁自育,分户饲养,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的运行模式,减少建设费用、疫病防预、开拓市场等重复投资的环节,整合散户资源、规避投资风险,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二是实现全域肉牛优质化。通过引进安格斯、西门塔尔怀孕母牛回收犊牛、冷配优质冻精、改良补贴、配种员培训等系列措施,推动肉牛改革企业与农户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加快品种改革步伐,实现出肉率高、销售价格高的优质品种肉牛养殖全域单品全覆盖,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建成小规模肉牛交易市场。以促进乡域畜牧业向规模化、商品化、效益化发展为目的,通过建设肉牛交易市场引进畜牧养殖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户、中介组织、营销队伍、加工企业发展,从根本上扭转群众生产水平低、饲养品种单一的局面,使全乡畜牧养殖品种优化、结构合理化、效益高效化,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格局。四是引入品牌牛屠宰线。采取“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依托县委、县政府政策支持,外引内联建设品牌肉牛屠宰车间、肉牛产品分割车间、养殖溯源追溯系统、冷链配送体系、副食品深加工产品及附属设施车间的流水化屠宰生产线,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五是建设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养殖产业园区。1.通过政策、资金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养殖合作社通过村集体搭建平台,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通过流转土地、订单收购方式, 带动农户种植青贮玉米, 养殖场将发酵后的粪肥提供给农户使用,实现群众增收、减少粪污污染, 提升区域畜牧产业整体竞争力,探索一条接坝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种养殖发展新模式。2.政府搭台,村集体主导,与光伏企业对接洽谈,商议出资比例及收益分配,在养牛小区屋顶架设光伏,实现棚上发电、棚下养殖的新型“牧光互补”模式。3.依托肉牛产业、有机肥业、有机农业、有机草业回归肉牛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循环;同步拓展有机肉牛、有机蔬菜、有机杂粮、有机牛肉等绿色产品,打造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主的种养殖循环发展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