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63086/2020-08482 |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发布机构: 丰宁县杨木栅子乡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2020-12-21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2019年,杨木栅子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及县直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级驻村工作组的全力配合下,全乡上下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脱贫攻坚为总揽,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攻坚促提升,全力推进乡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年招商引资新引进手工艺加工项目1个;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财政收入580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00元。
——主要工作及亮点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紧紧围绕“抓党建、夯基础、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夯实党建基础,提升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整体水平。
(一)夯实工作基础,落实党建主体责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以党建促发展,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立德树人过程,贯穿到各个工作环节,为“转型发展、提升层次”注入不竭动力。一年来,相继召开党委会、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党员大会等会议开展专题学习研讨18次,党员及领导干部参训率达到100%。先后开展季度检查督查4次,下发通报4期;开展支部党建工作互查互评1次,11个村累计查摆共性问题2个、个性问题24个,整改销号26个。通过开展学习教育、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增强了11个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加强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继续稳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乡党委立足乡情,以基层党组织“五个好”为目标,深入开展“三类村”基层党组织整顿,按照“捆绑式帮扶、系统化整治”的工作思路,完成了一个村的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化工作,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2个。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制度,积极打造党员活动平台,同怀柔区宝山镇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在道德坑村成立我乡党员干部教育实践基地,为党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场所。两地各级基层党组织先后开展双向对接交流、贫困群众帮扶慰问、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党员活动日活动300余次。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新发展党员8名,培养积极分子18名。扎实开展党费收缴工作,全年收缴党费1.2万元。通过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突破、探索性工作抓创新,夯实了党建基础,提升了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三)完善配套设施,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
坚持立足实际、有序推进、突出特色的基本思路,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实行班子成员联系村制度,定期分析、分类指导、示范带动、总体推进,形成了“党委书记带头抓、党委副职共同抓、班子成员具体抓”的良好格局,全乡11个行政村的村级活动场所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同时,申请组织部门投入阵地建设经费25万余元,资助杨木栅子村、东坡村建设标准化党群活动中心,目前杨木栅子村主体工程已完工,东坡村已建设完成并具备使用条件;借助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对10个行政村党群活动中心的标志标识、宣传展板、制度规定等软件设施进行了补充,购置了图书、书橱、电脑等硬件设备,全面提升了村级场所服务群众能力。
二、聚焦脱贫攻坚,乡域经济持续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乡党委、政府坚定不移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乡之力大力推进精准扶贫。
(一)全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杨木栅子乡下辖11个行政村,其中:2个非贫困村(官场沟门村、东坡村)、2个2018年脱贫出列村(杨木栅子村、后店村)、6个贫困村(东沟门村、九宫号村、富贵山村、高栅子村、侯栅子村、黑牛山村)、1个深度贫困村(歪脖沟村),户籍总人口3142户8209人。截至目前,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计1334户3440人,其中:脱贫享受政策人口1319户3409人,未脱贫人口15户31人,贫困综合发生率0.38%。一年来,乡党委、政府按照年度确定的目标任务,针对乡情实际和致贫原因,因村制宜、因户施策,提高产业就业、政策保障的覆盖面和精准度;锁定减贫计划和退出标准,抓重点、抓关键、抓根本,实施好“五个一批”、动态管理、激发内生动力、问题整改和巩固提升等五大工程,使全乡793人在2019年度实现稳定脱贫;东沟门村、九宫号村、侯栅子村、高栅子村、黑牛山村、富贵山村6个贫困村和歪脖沟村1个深度贫困村在2019年度实现脱贫出列,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尤其是我乡歪脖沟村,先后代表全县接受省扶贫成效考核和国家第三方评估成效考核,精准扶贫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初显成效
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乡党委、政府主抓,村级为实施主体的脱贫攻坚分工机制,全面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就业扶贫全覆盖。2019年,通过种植及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等扶贫产业和项目覆盖贫困群众751户。①申报脱贫攻坚产业全覆盖种植补贴项目231.8亩,申请财政补贴资金6.954万元,覆盖128户;②使用财政资金252万元(县产业全覆盖基础设施配套资金102万元,省组织、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增加村集体收入资金50万元,县组织部配套资金100万元)、省金融办协调资金267.5万元、天津民建支持资金1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00万元,共计719.5万元建设50亩食用菌生产基地1处,覆盖20户贫困群众增收,每户每年最低收入近2万元;③飓牛、乾河、满村发、昊阳四家合作社入股资金115.2万元购牛,与丰宁守滢养殖专业合作社联营进行股份养牛,股份覆盖192户,每户每年增收480元;④建设户用5.5千瓦光伏覆盖80户;⑤引进奥伦达集团流转土地5220.2亩,覆盖四个村644户(贫困户300户),受益人口809人;⑧依托金融扶贫小额贷款覆盖3户。二是大力推进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加强奥伦达部落集团全域旅游开发产业建设进程,在前期流转土地基础上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在全乡11个行政村流转土地6150亩,成方连片种植油菜花、向日葵、食用菌、杂粮、大榛子、蔬菜等作物,带动6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产增收。投资100余万元实施官场沟门村、富贵山村、高栅子村、黑牛山村4座扶贫工厂建设项目,与怀柔“巧媳妇手工艺品制作合作社”强强联合,生产“中国结”等手工艺制品。借助奥伦达部落集团成功申报国际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的优势,努力培育运动休闲、骑行文化,全力推进上屋民宿等旅游项目的建设进程。目前,大一期部分民宿完成租赁;大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样板区项目施工图设计等规划设计类工作接近尾声,乡域旅游已成为乡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三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和11个行政村的“三变”改革,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全乡合作经济组织达9家。持续巩固村级集体经济,歪脖沟村的食用菌市场交易继续保持繁荣,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全乡1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尤其后店村,采取“党支部+企业+扶贫+农户”的发展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到650万元。
(三)强抓项目建设工作,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既注重项目的落实实施,更注重项目谋划争取。一是强力做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600余万元,实施了9.23公里通村通组路建设;投资240余万元,实施了11村392盏路灯道路亮化建设;投资240余万元,实施了10个村11座水冲式公厕建设;投资100余万元,实施了10个村51座密闭式垃圾房建设;协调县水务部门,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在9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建设集中供水井20处、打小井14眼,覆盖271户748人;实施自来水引泉工程9处,覆盖7个行政村9个自然村,覆盖377户1097人。二是强力做好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把危房改造对象的准入关,严把操作的程序关,通过各村摸底调查、乡专门会议确定、县住建局逐户核实建立危房改造台账。2019年,第一批危房改造符合政策“四类户”77户、“非四类户”7户,全部完成危房改造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相关款项已经拨付到位;通过住建部门“大起底”排查和村级核查,全乡符合危房改造“四类户”39户、“非四类户”9户,全部完成危房改造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相关款项已经拨付到位。
三、强化服务效能,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及满意度全面提升
乡党委、政府始终按照“高效、规范、务实、清廉”的要求,持续发力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为民施政服务水平。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环境展现美丽新颜
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努力保护和发展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一是持续开展全域环境整治。从增强村民幸福生活指数入手,指导各行政村健全完善了环境卫生管理保洁机制,并根据乡情村情合理配备了保洁人员及垃圾收集设施。按照县关于做好环境综合治理及生态保护等工作的安排部署,先后6次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环境综合治理行动,累计出动人员3000余人次、各种作业机械100余台次,清理河道水系2万余延长米;边坡沟渠3万延长米;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杂物300余处;清理道路两侧可视面范围内垃圾、杂草400余吨。一年来环境整治和农村垃圾治理共投入资金90余万元。二是重拳打击违法建设及违法占地行为。以规范城乡建设秩序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双违”集中整治,在城管、水务及国土等部门全力支持下,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在完备法律程序基础上强制拆除违法建筑4处1500余平方米。三是认真落实林长制工作。持续推进“林长制”工作,新选聘9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为生态防火护林员,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宣传、巡查和值班值守工作;加强野外火源管控、防火应急队伍建设和防火物资储备,落实公益林补偿、天然林禁止商业采伐政策,补偿资金157.16万元,其中到村组资金2.25万元,到户资金84.91万元;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清理枯死杨树等3000余株,新增造林面积108亩。四是充分发挥各级河长和巡护员作用。加强河道管理,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及时制止侵占水域岸线等违法、违规行为,联合水利、公安、环保部门严厉打击无证采砂行为。加强水源地保护,全面清理水源地保护区的垃圾和污染源,水域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二)努力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幸福感增强
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作为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一是积极推进文教卫事业发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强化尊师重教,积极做好教育服务、平安校园建设及控辍保学等工作。2019年,全乡在校学生总数1366人,未发生失学、辍学问题;切实做好医疗卫生工作,实现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进一步强化人口计生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力度,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政策符合率达到100%;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乡文化站和村图书室免费开放,完成全乡11个村的送戏下乡演出和送电影下乡;积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和“七五”普法宣传工作,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4次。二是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做好社保医保费的征缴工作,全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总数797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享受免费参保、门诊报销500元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36人享受慢病政策,615人享受残疾人补贴政策;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全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优抚对象定补金、特困供养金63.899万元;落实残疾人生活救助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白内障免费手术项目、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等政策,累计受益103人。三是持续加强综治平安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立足事故防范,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制度,以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为着力点,通过开展各项安全检查执法等活动,加大宣传,突出重点,强化监管,着力隐患整改。一年来,共开展扫黑除恶、禁毒、禁赌等专项整治行动4次,安全生产大检查7次,综治维稳集中宣传4次,处理各类矛盾纠纷10起,调处率达100%,满意率达98%。四是持续抓好重点时期安保工作。在国家、省市召开重要会议及庆典活动时期,在1个主路卡口,4个交界小径卡口设置检查站,共检查入京车辆300余台次,核查人员800余人次,确保了辖区及卡口未出现进京、赴省信访人员,安保工作受到了县委、县政府一致肯定。
——2020年工作谋划
2020年,杨木栅子乡党委、政府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环境美乡、文化活乡、产业富乡、和谐兴乡”发展战略,夯实基础保障,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实现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用心学习、主动担当、落实整改、抓实作风为重要措施,认真开展各项学习教育活动,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议事和决策机制,认真执行网格化管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工作力度,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肃查处腐败案件;继续加强思想作风教育,增强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进一步完善村级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激发村级阵地潜力;进一步健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干部内部监督机制,规范干部履职行为,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二、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培养一批领富带富能人
持续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全乡基层组织建设,紧紧围绕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这个重点,注重发展年轻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重点培树一批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通过党员结对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带动全乡各村贫困户稳定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使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村级集体经济更加发展壮大。
三、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继续完善各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基础上,继续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抓好农村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按照“绿化美化、突出特色、片区推进、量力而行、长效保持”的原则,统筹推进乡村容貌提升;大力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大对乡村垃圾处理设施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全乡各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逐步实现杨木栅乡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村庄美化绿化,实现村民生活环境切实改善。
四、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借力杨木栅子乡成功申报国际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的优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上级有关政策,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发挥资源优势上项目,健全项目引进机制,进一步优化乡域发展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不断放大竞争优势,增强内生动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全力推进国际森林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强后期服务,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题,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五、强化发展意识,高质量做好巩固提升工程
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及后续巩固提升工作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继续压实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等帮扶责任和主体责任,高质量做好脱贫退出巩固提升工作。一是精准发展产业,持续推动产业扶贫全面覆盖。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主脉,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实现项目资金到户和权益资本到户,每个贫困户对接1-2个产业,在扎实推进设施冷棚、生态林果、特色种植、中药材等产业扶贫模式的基础上,依托上级产业全覆盖的有利政策,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自主经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就地务工等方式,让每个贫困户都有生产经营性或工资性收入,实现稳定脱贫。二是实施志智双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热情,提升主动创业、持续增收的能力;以创建文明乡村为抓手,以推广“爱心扶贫超市”为重点,深化农村“道德银行”建设;积极推进“孝心养老”扶贫活动,营造敬老、养老、爱老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全力保障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通过强力落实八项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让每户贫困家庭、每个贫困群众都有精准稳定的脱贫举措;继续把巩固脱贫成效作为重要环节,坚持领导力量不变、包保责任不变、帮扶机制不变、到村到户扶持政策不变的原则,坚持一手抓贫困人口真脱贫,一手抓脱贫人口不返贫,继续强化对已脱贫人口的帮扶工作,确保脱贫群众能够有持续产业扶持,真正实现持续稳定增收。